[name]
[name]
  •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新闻中心
  • 媒体新闻
  • 旅游项目
  • 松针土鸡蛋
  • 山庄风光
  • 养殖基地
  • 领导视察
  • 荣誉资质
  • 联系我们
  • 果园采摘
  • 户外烧烤
  • 快艇游湖
  • 农家旅馆
  • 农家美食
  • 休闲垂钓
  • 野外露营
  • 野外拓展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家庭农场的运作模式及发展方向

2014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培育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2014年2月24日,农业部下发了关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重要意义,把握家庭农场的基本特征、工作指导要求、管理服务制度、相关扶持政策、社会化服务、人才支撑政策、家庭农场的联合与合作等十个方面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

2013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全文公布,提出“家庭农场”概念。并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

“家庭农场”在我国还属于一个新概念,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很多的疑惑和不同的解读。在本文中,绿维创景对其中几个比较核心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和分析。

一、概念释义---什么是“家庭农场”?

1.目前在国内官方或通常对“家庭农场”的定义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利用家庭承包土地或流转土地,从事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农业生产,并以农业经营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2.维基百科对“家庭农场”给出的定义是:“由家庭拥有并运作的农场,通常世代相传,是人类历史大部分阶段及当代发展中国 家农业经济的基本组成单位”。

3.而农业强国美国的司法部门对“家庭农场”的解释是:“生产销售农产品,其数量需足以使得农场得到社区认可,以区别一般乡村住宅;能够获得足够的收入(包括通过非农职业所得),以支付家庭和农场运作费用,偿还债务,维持不动产;由经营者管理;经营者及其家庭可提供数量可观的劳工;忙季可使用兼职劳工,并拥有合理数量的全职劳工”。

由此,我们得出以下初步结论:

1.“家庭农场”在过去、当今及至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将是世界各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基本的经营形式和组成单位之一。

2.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经济水平仍处在发展阶段,部分地区还非常落后,十八大提出要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上,丰富和创新农业经营体系,为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3.同时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包括“家庭农场”在内的各种创新的现代农业经营形式,在我国是一个新事物,在政府宏观指导的基础上,我们应广泛学习和借鉴其它地区,尤其是北美、欧洲以及和我国在地理、资源、文化等方面都比较相似的日本及台湾地区的“家庭农场”,在生产、管理、营销及农产品作为商品在经营策划和产品设计等方面的丰富经验和案例,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在不断的尝试、实践和纠错中得以发展壮大。

二、“家庭农场”的收入来源有哪些?

“家庭农场”的官方概念中提出:农业经营收入为“家庭农场”的主要收入来源。绿维创景认为这里所说的“农业经营收入”至少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生产收入

主要通过对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高粱、薯类等)、饲料绿肥作物(苜蓿、紫云英等)

、水果(苹果、梨、桃、葡萄、香蕉、芒果等)、蔬菜(土豆、白菜、萝卜、莲藕、大蒜、西红柿、黄瓜、辣椒等)及其它经济作物(棉花、油菜、大豆、花生、咖啡、茶叶、桑、麻等)的种植,及禽畜、水产的养殖等,经政府收购或市场交易而获取的报酬。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均,很多地区属于非常简单初级的传统农业生产。尽管始终大力支持农业发展,多年来出台了很多惠农的政策法规,但作为单个的家庭农场来说,受到诸多自然条件(气候、土壤、雨水)、生产资料费用上涨、农产品行情信息不畅、组织的指导和协调缺乏等因素的影响,收入不稳定、可控性差,且利润微薄。

2.农产品加工收入:

以磨米/面、油坊、酿酒及水果、禽、畜、蛋、奶等的初级加工,制造产品,获取报酬。

由于规模、技术设备有限,通常都是为大型的加工企业提供初级原料或村域范围的简单经营,赚取的大部分是辛苦钱。

3.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收入:

家庭农场主在日常劳作之余,利用自家和周边优美的生态农业乡村景观(果园、菜地、粮田等)和民居,突出其鲜明的乡土烙印特点,设计出各种参与型的农趣活动和农耕文化体验产品,点对点的给城里人提供安全健康的农产品,提供传统地道的乡菜和拙朴野趣的乡居。这将成为“家庭农场”除直接的农业生产收入和农产品加工收入之外的又一重要经济来源。


上一篇:我国发展家庭农场都有哪些类型?
下一篇:生态农庄的发展前景  

版权所有©瑞昌市铜岭农庄有限公司  联系人:邵经理  手机:15979912779  地址: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夏畈镇林场  技术支持:1603847226427618.png  备案号:赣ICP备16011581号-1

beian.png